斷路器出現于1885年,它是一種刀開關和過電流脫扣器的組合。1905年具有自由脫扣裝置的空氣斷路器誕生。1930年以來,隨著科技的進步,電弧原理的發現和各種滅弧裝置的發明,逐漸形成了目前的機構。50年代末,電子元件的興起,又產生了電子脫扣器,到了今天,由于小型化電腦的普及,又有智能型斷路器的問世。
我國解放前幾乎沒有斷路器的制造業,新中國成立后,電器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,低壓斷路器經歷了四代的發展過程。 首代是仿蘇A15,A2050的DW1、DW2型(額定電流200~1500A);第二代是在195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DWO基礎上更新的DW10系列,其額定電壓為AC380V,DC440V,額定電流200~4000A;第三代是70年代末開發,80年代初投產的DW15和DWX15(限流型);第四代是9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DW45智能型斷路器。
80年代初、中期,我國相繼從日本和德國引進AH和ME型斷路器。
DW45系列斷路器,具有國際90年代同類產品(ABB公司的F系列,施耐德公司的M系列和日本三菱公司的AE系列)的水平。它具有過載長延時、短路短延時、瞬動的三段保護特性和單相接地故障保護以及保護特性的電流、動作時間可調、顯示、試驗、熱記憶、故障記憶、負載監控、自診斷、MCR(低倍數短路合閘保護)通訊接口等智能化功能。